生化線索可用來預測阿茲海默症? 人氣: 1405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刊登加州大學護理學院(UCLA School of Nursing)的研究,發現和那些未失智但出現阿茲海默症病理跡象的病人相比,初期阿茲海默症病患其突觸可溶性乙型類澱粉蛋白聚合物(synaptic soluble amyloid-β oligomers, oAβ )的濃度上升,突觸相關高度磷酸化Tau蛋白(Synapse-associated hyperphosphorylated tau)則是在阿茲海默症後期才出現顯著增加。作者分析來自46位病患屍檢不同腦區的樣本,藉由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分析突觸小體,測量兩種阿茲海默症的重要生化特徵 – 乙型類澱粉蛋白(Aβ)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濃度。研究結果發現Aβ濃度上升和病人生前神經病理疾病的階段增加有關,和腦部斑塊(plaque)的出現更有高度相關。另外,作者測量早期阿茲海默症病患頂葉皮層oAβ水平,發現和正常控制組及未失智但出現阿茲海默症病理跡象的組別相比,其oAβ濃度出現顯著上升,但晚期阿茲海默症則沒有這樣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濃度的上升。作者表示,當病人突觸出現磷酸化Tau蛋白病徵,抗類澱粉蛋白治療(anti-amyloid therapies)效用將大大降低。
研究刊登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第186卷第1期 第185-198頁
研究刊登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第186卷第1期 第185-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