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C肝所引起貧血的預測指標 人氣: 1436
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世界肝病的重要成因,全球約有3%的人口受感染,感染後約有50-80%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這些患者經過二、三十年後,有20-30%會演變成肝硬化,其中每年有5 %會併發肝癌(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利用乙烯二醇化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及ribavirin的合併性療法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療方式,但此療法中的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可能會使部分病患嚴重貧血,需減低劑量或中斷療程因應,進而導致治療失敗。刊登於《Advances in Digestive Medicine》的文章指出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 RPI)可能與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引起的貧血有關。試驗中,69位接受合併性療法的C型肝炎病患於第4、12、24、36及48週接受一次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測試。試驗結果顯示,治療過程中會引起貧血的患者其第4週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較低,而未引起貧血者的數值則都沒有太大變動,因此作者們推論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引起的貧血主要是因骨髓功能受抑制而造成,而第4週的指數數值或許可當作預測指標。
研究刊登在《Advances in Digestive Medicine》的網頁
http://aidm-online.com/article/S2351-9797(15)00016-X/abstract
利用乙烯二醇化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及ribavirin的合併性療法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療方式,但此療法中的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可能會使部分病患嚴重貧血,需減低劑量或中斷療程因應,進而導致治療失敗。刊登於《Advances in Digestive Medicine》的文章指出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 RPI)可能與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引起的貧血有關。試驗中,69位接受合併性療法的C型肝炎病患於第4、12、24、36及48週接受一次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測試。試驗結果顯示,治療過程中會引起貧血的患者其第4週網狀血紅素生成指數較低,而未引起貧血者的數值則都沒有太大變動,因此作者們推論乙烯二醇化干擾素引起的貧血主要是因骨髓功能受抑制而造成,而第4週的指數數值或許可當作預測指標。
研究刊登在《Advances in Digestive Medicine》的網頁
http://aidm-online.com/article/S2351-9797(15)00016-X/abstract